为什么要做这件事

人类命运共同体、面向高质量发展、能源转型

“气候难民”身份
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:科学告诉我们,任何高于1.5℃的升温都将是一场灾难!

2023年3月IPCC(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)第六次评估报告:全球升温幅度约为1.1℃,如果沿用当前的气候政策,预计2100年全球将升温3.2℃

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已从未来挑战变为现实而紧迫的气候危机,改变刻不容缓,行动需在当下。

控温1.5度目标,恐难实现但仍有机会

2019年NASA发布“北极冰面35年变化” 视频,面积减少了96% ! IPCC: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比2019年的水平至少减少43%,到2035年至少要减少60%。如果现在各国政府采取行动,仍然可以确保大家有一个宜居的、可持续的未来,未来十年将是决定性十年!

全球变暖超过2°C会怎样?

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气候科学家迈克尔·曼恩说:冰川大规模融化,海平面上升,沿海城市将面临消失在水中的风险,18%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,超过99%的珊瑚礁都会死亡。更多和更严重的极端高温、危险的湿热天气、极端降雨和相关的洪水、热带气旋等灾害加剧。

碳达峰·碳中和

大国担当 国家战略

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
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不是别人让我们做,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,推进“双碳”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,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,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,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。


负碳化是未来主要减排方式

负碳化的技术路径将成为主要的减排方式!

根据国内外的(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)研究结果,碳中和目标下全世界/中国减排 :负碳化的技术路径将成为主要的减排方式!

DACS和BECCS已被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确定为存储持久性最高的 CDR 选项,而 AR(植树造林) 则是存储持久性最低的选项。

传统CCUS消化再生增量, DAC消化历史存量,碳属性不同,且DAC是最小化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!

传统CCUS很难100%捕集,本质还是增加排放,与DAC的碳属性不同。当CO2来自生物过程或者直接来自大气时,才可以为“负排放”提供基础。